90后小伙瞒着怙恃弃医当农民 卖水果年入200万
时间:2017-10-15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吞武里教育 点击:次 |
怙恃当了一辈子农民,将90后小伙陈健送到大学学医,等候他成为一名大夫。但结业后,陈健瞒着怙恃回到村里经营果园,又变回了农民,如今一年卖失200万元的水果。
陈健的老家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客坊乡里源村,最初家里承包了50亩黄桃和翠冠梨。陈健说:“水果市场时好时坏,收入很不不变。怙恃知道我‘弃医从农’后,第一句话就是‘我们已经这么累了,你为什么还要回来?’”
面对这句质疑,陈健用步履给出了最好的答案:2017年发卖额赶过200万元,十几家农业合作社找他合作。
他说,之所以选择当“农民”,主要是感受绿色农业有良好的成长前景。
但起步的艰难超过了他的想象。2013年秋,同学们纷纷穿上白大褂时,陈健从村里拉了一车黄桃到县里叫卖。他说:“上午还能卖5元一斤,下午只能卖1元,卖不完就只能倒失。”
分析过后,他认为问题出在发卖渠道上。于是从第二年起,他参与了建宁县举办的“电商培训班”,开始用电商“线上线下融合”的思路卖水果。2015年,他又找公司设计包装,并注册了品牌“黄桃小子”,把自家的黄桃打造成“网红”产品。
通过互联网,陈健的水果得以顺利送到各地消费者手中,并以优良的品质垂垂博得口碑和市场。2015年秋,他不只把自家的黄桃全部卖了出去,执业药师资格不够代报名,还收了2000多斤别人家的黄桃,市场价格也涨到了每斤近7元。
“黄桃小子”进而引爆了整个建宁县的黄桃行业。2016年,黄桃价格最飞腾到26元一斤。最后建宁县农业局不得不发通告提醒消费者:建宁县原产地的黄桃已经卖完了,后来的黄桃都是外地来建宁“镀金”的。
建宁县商务局副局长代文明说,传统农业最缺的是数据,消费者找不到最好的产品,好产品找不到消费者。用电商思维来增补传统渠道,能够推进传统农业的成长。
作为福建省最具规模和特色农业县之一,建宁县近年来不停敦促农产品“触电”,越来越多类似“黄桃小子”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外地,本年建宁县农产品电商交易额估量可达15亿元。
“农业的前景太广了,就看我们能不克不及创新思路,找到正确的渠道。”陈健说,未来他打算和更多的农户合作,制定具有处所特色的“网货标准”,打造更多的“网红”农产品。
原题目:农民儿子医学院结业后又当回农民,一年卖失200万元水果
──吞武里教育
|